下半年楼市限购政策升级调控直指二、三线城市。
——7月12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明确提出,坚持调控方向不动摇、调控力度不放松,除进一步巩固和加强原有调控政策外,在房价上涨过快的二、三线城市也采取必要的限购措施。下半年楼市限购政策的升级加码,将下一步调控矛头直指房价上涨过快的二、三线城市。这不仅意味着限购政策的实施范围将进一步扩大,同时也给部分有意放松限购政策的地方政府以警示。
中国高考有万千毛病,但却是目前最公平的一种方式。没有高考,你拼得过富二代吗?
——中央电视台“名嘴”白岩松和河南郑州大学3000名学生对话时被问及对高考改革的看法。尽管中国的教育弊端被屡次批评,但在目前的教育体制下,高考仍是相对公平的一种选拔人才方式。
中国,请停下你飞奔的脚步,等一等你的人民,等一等你的灵魂。
——7月25日《纽约时报》“今日头条”栏目引用的一条微博。7月份以来,国内铁路、桥梁频发事故,“7·23”动车追尾事故及事故过后铁路部门对事实真相的沉默与推诿,更是令万千民众心寒。在中国这列高速飞奔的列车上,我们每一个人都不是看客,而是乘客。“不要让列车脱轨,不要让桥梁坍塌,不要让道路成为陷阱,不要让房屋成为废墟。慢点走,让每一个生命都享有自由和尊严。每一个个体,都不应该被这个时代抛弃。”这成为这个时代每个普通人最深切的期盼。
生命抛来一颗柠檬,你是可以把它转榨为柠檬汁的人。
——香港富商李嘉诚在汕头大学的毕业典礼上借“柠檬汁人生观”,鼓励学生要描绘自己独特的心灵地图,才可发现热爱生命的自己;有思维、有能力、有承担,建立自我的自己;有原则、有理想,追求无我的你,并活出属于自己的精彩人生。
家庭妇女啊,这是不变的目标!
——新科法国网球公开赛女单冠军得主、中国女网名将李娜被问及退役后打算做什么时这么回答。湖北省赛后为李娜召开表彰大会,奖励她60万元人民币,并有意让李娜兼任湖北省体育局网管中心副主任,但李娜婉拒了这一官职,说自己只是个运动员,最多也就只能管管老公。
作为一个知识分子,需要非常好的头脑,否则容易感到不快乐。为什么屈原跳河、老舍跳河、王国维跳河,就因为精神不愉快。这些都不可取。
——李敖日前在香港书展上畅谈中国知识分子的走向时,调侃说知识分子都应学他,快快乐乐地过活,和朋友比赛谁活得久。写作是最持久的“抗争”,挺住意味一切,但活着如果变成苟活,并且代价是放弃理念或者改变立场的话,我们倒情愿去追悼亡者。
参选和泡妞是一样的,你特别喜欢这个美妞,喜欢她的牙齿、皮肤白白,这是你的权利。你非得让我找出一个理由,我找不出,因为它就是你的权利。
——声称要自荐参选四川成都武侯区人大代表的网络名人李承鹏,近日在香港书展被询及为何要从政时这样回答。选举权与投票权本是每个公民的基本权利,而多数国人却从未行使过这项权利。希望作为网络名人的李承鹏,能够成为主流中代表草根的声音。
干事没心劲,不堪大用。
——在优发国际一触即发7月召开的年中总结会上,老胡如是说。企业的每一个员工要做到高度认同企业文化和企业价值观,提高自己的行事标准,有心劲、用心地工作,为实现企业和自身的价值而努力奋斗,做一个无愧于这个时代、无愧于企业、无愧于自己的人。
时代弄潮的励志导师
每个时代都需要自己的励志标杆,来决定人们追逐成功的姿态。革命年代崇尚精神胜利,励志导师与政治偶像重合,诞生了一大批诸如雷锋、保尔·柯察金式的人物。在当今中国,一些白手起家、激荡商海的实业家正成为新一代的励志导师,在承担企业建设与拉动GDP重任的同时,也传播着成功者的思想热度。
新时期的实业家们大多摩拳擦掌于社会变革之际,时代带来挑战也赐予机遇。1993年,俞敏洪创办北京新东方学校,2006年新东方科技教育集团在美国纽约证交所上市。“皮没磨出老茧永不可能出人头地”,俞敏洪传奇的创业经历是这句话最好的注解。如今“从绝望中寻找希望”的新东方精神正在影响整整一代青少年学生,而轻松的新东方式英语教学同样给沉闷的填鸭式中国教育以讽刺一击。1999年,马云创办阿里巴巴集团,而今淘宝网、支付宝已经成为中国网民不可或缺的B2B电子商务伴侣,这个西子湖畔的小个男人正成为互联网时代全球商业领袖,而同样得以崭露头角的是他幽默深刻的演讲风格,无数有志逐鹿的创业者正被他独特的经营管理理念“洗脑”。今日中国的励志导师版图上,还有更多乐于传播新思想的实业家:李开复,1998年加盟微软公司,并随后创立了微软中国研究院(现微软亚洲研究院),2005年加入Google(谷歌)公司,并担任Google(谷歌)全球副总裁兼中国区总裁一职,2009年辞职创办创新工场。同时,他也是成千上万中国大学生以及创业青年的精神领袖,他作为励志导师的地位始于《给中国学生的一封信:从诚信谈起》。一战成名后,到2009年8月,李开复连续给中国学生写了7封信,从人生规划、心理调适、大学生活以及未来发展等诸多方面对中国学生循循善诱。他的每一封信连同他的演讲,正疯狂改变着青年一代的价值认知。
从每个时代的励志导师身上,我们可以窥探出时代与人民的励志取向。在路透与艾普索斯2010年的一项针对23个国家的调查中显示,中、日、韩年轻人最拜金,中国有69%的年轻人认为金钱代表成功。对财富的渴求已经成为时代无可厚非的主旋律,但实现它并非易事。一个既成社会的转型,带来的挑战要远远大于机遇,越渴求成功,往往越难以平衡内心的压力。而新时代励志导师之所以受到认可与追捧,不仅在于他们物质富者的身份,更在于精神强者的历练,为那些在欲望与幸福感之间夹缝生存的一代人带来曙光。尽管实业家们白手起家或者一夜暴富的经历,确是“时不再来”的偶遇,但是逢迎时代的励志精神却可以一脉相承,而处理财富与人生的积极态度,也将成为时代转型中的生存利器。
众生百相的励志剧
20世纪90年代一部励志电视剧《渴望》轰动全国,它讲述了20世纪60年代末到80年代末期中国历史上一个极为特殊又充满戏剧性变化的时期,将青年人在社会大背景下的挣扎与奋进展现于荧幕前。时代转折与个人命运的戏剧性交织,从此成为中国励志电视剧生生不息的主题。
2007年,电视剧《奋斗》热播,首次关注80后群体爱情与事业的现状,突破了以往荧幕上中年伦理剧与青春偶像剧的对峙。随后导演赵宝刚一口气推出了与青春有关的“奋斗三部曲”,励志电视剧作为青年群体在时代背景下的大亮相,也开始成为当代励志故事的缩影。然而,全球金融危机之前的繁荣境况让《奋斗》式励志剧充满乌托邦的味道,青年人的奋斗史仍然在解决代际冲突与实现个人价值的天平间摇摆。直到2008年,电视剧《蜗居》的横空出世彻底洗清了理想主义的嫌疑,以重口味的写实视野真实展示小人物的艰辛奋斗史。而之后,对该剧的民间热捧与官方封杀形成强烈对比,正说明它刺中了当今时代的某些要害。近来,又一部电视剧《裸婚时代》直面新一代人的婚姻奋斗史,微观剖析爱情领域,同样得到了深广的共鸣。
纵观几年来励志剧的风格转向,时代的转型便历历在目。怀抱理想主义的青年的肩上,正被社会放置越来越多的生存障碍,励志剧不再选择直白的积极主题,而是用一波三折的冲突剧情来迂回地灌输向上的价值观。励志剧作为现实的缩影,也开始变得“黑暗系”及“重口味”,但是关于奋斗的思考远比前进的口号来得振聋发聩。同时,社会的矛盾也在电视剧中展露无遗,《奋斗》中的陆涛是典型的富二代,尽管面临两代人的代际冲突,但仍得享物质带来的精神自由,而《蜗居》中的海藻海萍姐妹却必须承担小人物奋斗的辛酸,哪怕她们拥有一张不错的文凭。板结社会的逐渐形成、贫富差距的不断拉大,励志剧正不断呈现出当代青年通往成功路途的众生百态。但励志剧无法回答成功是什么和怎么成功的问题,事实上只有成功学的伪励志故事才愚蠢地试图去回答这两个问题。励志剧中的主人公在过程中遭受的逆袭与收获的成长,最终成为得以完善自我与融入时代的珍贵经验,故事的结局只存在剧情中,但作为观众,却能在荧幕上发现社会中的“我”,感受到那份熟悉的关怀。
当代励志的风向标已经逐渐确立,纯精神的革命时代早已远去,物质社会在轰轰烈烈地建设之中。其实励志是隶属于每个时代的热门话题,“志”之所在与时代的价值观惺惺相惜——社会学中论证社会人的生存动力来源于“社会的意义”而非生理欲求,哲学中亦有三大经典命题:“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往哪里去”——价值观作为时代的产物,随着时间一起经历改朝换代的更替,在机器文明繁盛的当今,追求利益与物质已成为普适通则,我们对此该给以坦然的认可。然而社会转型期的重重障碍,现实利益与理想主义的深刻矛盾同样无法忽视,功利之心在高速的社会轨道上容易奔驰至畸形,也是当今时代需要直面的事实。但励志同样不该是快餐式消费的成功学,用明确的物质标的代替价值观,方法简单粗暴并且被一手包办。成功学提倡的一条龙服务是一支伪励志的兴奋剂,真正的励志应该在认真历史长河中的现实之后接受重构。
(赵莉,特约撰稿人,供职于上海音乐学院)
我个人并不信奉所谓的成功学。那些个成功学大师的书籍多数由非“成功”人士粘贴复制编撰而来,且所有成功学的依据多少年来不外乎“找准目标、持之以恒、行动、在行动中修订目标”之类廉价、方便、随手可得但颠扑不破的正确道理,并围绕这些人人知晓的道理变换说辞,然后就拉着大旗去普度众生去了。
有人说,所有入流不入流的成功学不管多么不堪,至少都是号召大家去上进,最不济也只是教导人们一些幼稚肤浅的小花招,尚且不算缺德。但这并不能成为“成功学”在整个社会大行其道的理由。当诸如此类理论占据大多数人的脑海时,其实已经灌输了“人只有两种,即成功者和失败者”的简单二元价值观。可怕的是,这种偏执激进的理论已经取得了足够的市场:所有的企业,不管是国企还是民企,都以挤进世界500强为荣;所有的父母,不管是何种行业何种身份,都以孩子考取重点大学为荣;所有的励志图书,都在教你怎样方便快捷地取得成功;所有的选秀活动,都在宣扬一夜成名从此大红大紫。据调查,中国有81.3%的人读过成功学书籍,86.5%了解过所谓成功人士的奋斗经历,机场书店的图书销售份额显示,成功学图书占到14%。瞬间暴富的例子太过刺激,无数人开始幻想着寻求一条通往成功的“捷径”,“成功学”和这种社会饥渴不谋而合,风行一时。
可是,真正的成功是什么样的?随着社会上不同价值评判体系的出现,“成功”也出现了许多新的定义。从事自己热爱的工作是成功的,对自己的生活感到满意是成功的,确认自我,知道自己的使命并相信自己能够获得是成功的,爱自己、爱他人、爱生活、爱世界,也是成功的人生。做一个“善良、真实、健康、快乐的人”,做着自己喜欢的事,陪着自己喜欢的人,坦坦荡荡问心无愧地活着,在这个价值多元的时代,成功没有唯一的标准。在未来,关于评判成功,我们会越来越多的问自己:“我都做了些什么,让这个世界更美好?”
就个体而言,学习一些成功学“大师们”所倡导的坚持之类的教条,明白成功需要目标明确且坚持,这些对个人生活和工作亦没有弊端。谁的笔记本上没有用钢笔重重描绘过“奋斗”二字?或者曾是把这两个字写在信纸上寄给要好的朋友以及爱慕过的异性。拥有幸福的生活、过充实上进的日子,正是所有懵懂少年甚至很多人一辈子的追求。年轻人往往有热血没经验,有问题没答案。然而无论谁都更应该知道的是,成功=知识+自信+梦想+努力+机遇。没错,抛弃大师,自己去努力吧。
在成功学里,“大师”们扮演着全知全能的角色,被裹挟在“追求成功”的洪流的后来者们被“榜样”和“导师”教导着踏上漫漫“成功路”。然而,成功不是一句话能解决的,人们为着复制成功而来,却发现时代的成功不可复制,这却是连成功学大师都无法解决的问题。每个人的理想不同,每个人对成功的定义也不同,成功更是一个人达到自己理想之后自信的状态和满足的感觉。而真正的成功导师,不会是大义的布道者,他们只会提供适时的提醒、即时的交流、更具开放性的方法论和另一种思维角度。至于对自己的人生负责的我们,强大的内心和任凭时间流逝也不会磨折的信念,才是成功的“大师”。正如《新周刊》的《青年导师面面观》中指出,如果真有一辈子的人生导师,那也应该是潜意识的、成长着的自己。
(李三刀,专栏作家,特约撰稿人)
在新中国的语境里,“成功”和“胜利”常常作为一种价值评判标准,所以当老外今年在北京看到街头为了迎接建党节而悬挂的“全面夺取建设小康社会的胜利”之类标语的时候,总会产生困惑,夺取?胜利?跟谁夺?把谁打败?当我们发现文化居然还能用于经济建设的时候,管他什么孔孟老庄儒家道家,反正你就是发展经济的一个“行货”。我的家乡是庄子故里,在我们县政府那里也就是个发展旅游的由头。前些年有几个地方在争当西门庆故里,因为几个地方都有钱,所以西门庆在那里比庄子在我们这风光多了。
我觉得经过政治口号洗礼的大陆官方的语言表达,天生就是一副成功学的气质:不容置疑的口气、是非鲜明的判断、毅然决然的决心,还要伴随强大的蛊惑力和煽动性,“落后就要挨打”、“黑猫白猫”论、“经济建设为中心”,等等。而在这种语境成长起来的企业文化和教育文化,也与生俱来地强势——不管是考学、应聘还是职场,都觉得自己是在打仗。我来北京已经搬家多次,但不管住哪里,到哪里上班,路上总能看到酒店、KTV或者房屋中介在门口喊口号作培训,培训内容集中于个人与公司的关系、今天与明天的关系、成功与失败的关系之类,逻辑关系都很简单直接,但声势夺人,他们的口号在店面门口的空地上掷地有声穿云裂石,那气势每次都逼得我绕道而行。
同样让我望而生畏的,还有传销。中国的传销能够如此猖獗,关键在于有人信。传销的培训基本就是喊煽动性的口号——让每一个人都能发财,一年一百万云云,而近两年走红中国的新一代成功学家陈安之的口号与此类似:让13亿人都成功。成功学不是发源于中国,但今天的中国是成功学能够快速发展的温床,因为在中国成功的标准如此单一而直接,而这个社会语境仿佛也只喜欢这样的成功。以至于我们的大学教授可以公然对学生说,毕业几年几年,你手里没有多少多少万,就不要来见我。
几十年来,GDP成为考核这个国家的唯一标准,财富成为衡量一个人价值的重要标尺。二战以后,每个国家都经历过经济腾飞的阶段,但中国式的官方话语表达,已经区别于欧美或者日韩鼓励式的“可以有”,而是继承发扬了革命风格的“一定要”,加上中国人思想观念里根深蒂固的对权威的需求和信任,当你给他一个绝对的表述的时候,他可以以此为信仰。而当这个貌似权威的、不容置疑的表述,和人对于财富的渴求金风玉露一相逢的时候,那简直就是一种宗教。
成功学来源于英国的绅士培养方式,经过现代哲学的发展之后,其精神根源仍然是一种自我培养、自我管理的学问。在中国较早流行起来的,是卡耐基关于人际关系的系列成功学论述,但在中国社会广受欢迎的,是实用性甚至功利性更强的所谓“实用成功学”。
中国传统文化中向来有务实的一面,而晚清以来,中国的知识分子和开明官僚秉承儒家的实用主义,积极用世,洋为中用,然而中国在现代化进程中与西方的悬殊差距,让中国人迫切得前所未有地想要打破一个旧世界,告别过去拥抱未来,这是所谓的文化激进主义,其激进之强烈,到了人挡杀人、佛挡杀佛却自以为人见人爱、花见花开的境地,比如“跑步进入社会主义”、“赶英超美”,同时还不忘“解放全人类”,把裤腰带勒得如楚宫细腰一般,还坚守着强烈的优越感。
“我要让13亿人都成功”,这种口号其实很好地继承了中国的意识形态风格,比如“解放全人类”,你都没有问问是不是所有的人类都需要你来解放呢,“让13亿人都成功”,你也没有问问是不是每个人都要从推销员做起实现你所谓的成功呢。那些放弃了都市的安逸生活,到边远山区支教的人,我看不需要;有些人就不追求房子、车子和银子,却喜欢背包周游列国,我看也不需要;当然,郭美美不需要,铁道部长也不需要。
其实我知道,当欧美媒体都在赞叹邓文迪的右钩拳的时候,中国的女性还在一如既往地羡慕邓文迪作为女人的成功,因为这很实用,这是一个明星嫁大款可以当做励志故事来讲的时代。
在实用主义或者功利主义打头的成功概念里,在文化激进主义把那些闲适的、温和的传统因子摒除的同时,中国式成功学就真的发展出了自身的气象了——以人际关系为中心的实用成功主义,厚黑学、领导的艺术、整人的技巧,等等。
成功学在西方也演变成很多宗教式的培训方式,以煽动性强的口号来给人打鸡血,但在一个相对公平的社会里,人们最多也就花钱瞎起哄而已,当最终发现追随者的学费才是成功学家的致富之道的时候,就可以反省了。西方国家对于家庭、爱情和亲情这些普世价值的信赖,会让他们精神上有所皈依,《阳光小美女》里的爸爸曾经是一个成功学培训师,但最后小女儿显得笨拙而可爱的舞蹈,让他的培训事业走到尽头的时候,依然体会到了强烈的幸福感。
成功学在中国成功本土化了之后,仿佛与家庭和感情这样的核心价值观渐行渐远了。多年以来文化中的激进和急功近利,已经让我们文化中的宽容和温和丧失殆尽,一个丧失了宽容度的文化,就这样一直向前急速行驶,仿佛向前多走一米,就是一种成功。
(马贺亮,特约撰稿人)
一
张爱玲21岁那年参加《西风》杂志征文,名字是《我的天才梦》。“我是一个古怪的女孩,从小被目为天才,除了发展我的天才外别无生存的目标。”虽然她说“当童年的狂想逐渐褪色的时候,我发现我除了天才的梦之外一无所有——所有的只是天才的乖僻缺点”,但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个梦也成就了她,始终以天才的标准要求自己,成为永久的动力。
我们每个人都曾有个“天才梦”,长大后,这个梦对大多数人而言,则成了儿时尿床后,床单上那不规则的“地图”。
“天才啊?那是天生的,我只是个平凡人。”这里有遗憾,也有解脱。如果“天才”只是命运大抽奖的结果,那么能否成为幸运儿,不是人力所及,我们则无需自责了。
科学家们则不相信“上帝在骰子”,并对天才进行了系统的研究,调研了各行各业的世界级大师们的训练方法,结果证明所有顶级高手都是练出来的。
《一万小时天才理论》的作者对涌现大量“天才”的学习基地进行采访研究。如一家俄罗斯网球俱乐部,只有一个室内场地,但拥有世界前20强的女球员的数量比全美国都多;如美国得州一家不起眼的音乐学校,却塑造出杰西卡·辛普森等一连串的流行音乐明星,等等。作者也得出类似的结论,天才是练出来的,并且练习方法上有共同之处,这就是所谓“刻意的练习”。
现当代作家中,张爱玲简直是“天才”品牌代言人。“我三岁时能背诵唐诗,……七岁时我写了第一部小说,一个家庭悲剧。……八岁那年,我尝试过一篇类似乌托邦的小说。”“一生最灿烂的作品,在25岁之前几已完成。”
以至于,一位评论家得知,张爱玲所写小说都有生活原型,非常失望。天才是无所不能的,是天马行空的,怎么能受经验局限呢?
张爱玲有“刻意的练习”么?传——证人张子静,他在《我的姐姐张爱玲》中写道:“那时她(张爱玲)尚未成名,但谈起写作已像一经验老到的作者。……她说:‘积累优美词汇和生动语言的最佳方法就是随时随地留心人们的谈话;不管是在路上、车上、家里、学校里、办公室里,一听到就设法记住,写在本子里,以后就成为你写作时最好的原始材料。要提高英文和中文的写作能力,有一个很好的方法,就是把自己的一篇习作由中文译成英文,再由英文译成中文。这样反复多次,尽量避免重复的词句。’”
当你看到张的散文《有女同车》中对所遇乘客对话的细致精确记录,便毫不奇怪,她的小说对白为何如此娴熟、生动、熨帖。
二
对天才的迷信已成为人类文化潜意识的一部分,在流行小说中表现得淋漓尽致。传奇小说中,天才横空出世时,往往天有异象。金庸笔下的杨过、萧峰、段誉、张无忌都是根骨奇佳,悟性极高,郭靖虽愚鲁,那也只是大智若愚。连成长小说的代表——哈利·波特第一天接触飞天扫帚就能熟练驾驭,只因有此天赋。
要打破这种迷信,需要请出天才的化身——莫扎特。莫扎特5岁创作乐曲,8岁举办公开演奏会,35岁逝世,短短一生创作出上百部作品,其中大部分流芳百世。如果不是天赋异禀,怎么解释呢?
事实值得更深入探讨,莫扎特的父亲本身是著名的演奏家和作曲家。莫扎特3岁起就受到高强度的训练,他幼时的手稿看起来的确非同一般,但这些手稿都经过了他父亲的“润色”。莫扎特16岁之前创作的音乐,都没有独特的音乐元素,只是复制、编排、模仿其他人的作品,第一篇被世人认可的杰作,是21岁时创作的第九钢琴协奏曲,这的确是了不起的成就,但此时他已接受了18年极端艰辛的专家训练。
励志书宣扬通过后天努力也能成为天才,但摆向另一个极端——天才是唾手可得的。常见有两个励志门派,一是心想事成派,口号是:我能!所以我能!没有做不到只有想不到,冥想就能带来一切,不需要科学的方法,不需要刻苦的学习。代表作《秘密》、《吸引力法则》。
另一个是一夜速成派,口号是快!快!快!快速记忆、快速阅读、快速学习,只要学会某种方法后,就如吃下灵丹妙药,立即见效,从此过目不忘,成为学习天才。代表作《右脑革命》《超右脑照相记忆法》。励志书和减肥药一样畅销,吻合人们永远的需求——不劳而获。
从倡导后天努力的角度说,《一万小时天才理论》是本绝佳的励志书,有理有据试图劝说你,“天才梦”变成现实真是有可能的。坏消息是,需要10年的艰辛努力。
三
一万小时天才理论,是不是“天才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只要功夫深,铁棒磨成针”这类近乎陈词滥调的变体呢?
一万小时练习,最关键的还不是时间,而是方法。“练习并不能使之完美;完美的练习才能使之完美。”大多数人上班都在做重复练习,十年过去了,二十年过去了,“天才梦”只是变得更加遥不可及而已。
完美的练习——刻意练习究竟指什么呢?
分解内容,缓慢练习。
成功学倡导的速成法,囫囵吞枣,与完美练习强调的缓慢刚好相反。著名的橄榄球教练汤姆·马丁内斯常说:“不在于你能多快完成,而在于慢下来之后你能否做正确。”
纽约的草山音乐学校,则将分解练习,缓慢练习发展到极致,把每小节的乐谱剪成长条状,塞进信封里,学生随即抽出,通过极慢的节奏练习,她们说:如果旁人能听出是什么曲子,说明练习方法出了问题。这样的练习产生惊人的效果,学习速度提高了约5倍。
缓慢练习为什么如此有效?因为放慢练习节奏使你更加关注错误,每一次都提高了精确度,精确有利于正确的大脑神经回路的形成,精确就是一切。
这也是为什么练习乐器的小孩必须从小跟随好老师学习,一旦不准确练习,学得越刻苦,错得越离谱。
持续获得有效的反馈。
刻意练习中,练习者必须对错误建立起极度敏感性,这就需要教练指导,或者最好自己能成为教练,评估差距,发现错误,不断练习直到改正。这个过程被称之为“神圣的不满足”,格伦·库尔茨描写过这种感觉:“练习就是每天弹奏同样的音符——为一个想法努力,为你渴望的伟大成就努力争取,然后感觉它与你失之交臂。”刻意练习不是简单地挣扎,而是有目的地奋斗。
精神高度集中。
为什么不可以每天练习8小时,这样4~5年就可以完成?刻意练习需要高度集中注意力。一个人每天能进行多久的刻意练习似乎是有普遍限制的,埃里克森的研究表明,多数世界级专家——包括钢琴家、国际象棋选手、小说家以及运动员,无论他们追求何项技能,每天只能练习3至5小时。
四
“天才梦”并不是不可企及的,但这意味着,你几乎要为此付出大部分时间和精力。大约排下每天时间表,三小时核心练习,二小时常规练习,一小时准备工作,二小时相关知识学习,随随便便八小时就过去了。
这也是为什么激情、兴趣是才能的关键,如果你不爱它,就不可能全力以赴,坚持十年不间断刻苦练习,达到巅峰。
张爱玲形容自己晚年考据《红楼梦》“是一种疯狂”,“在已经‘去日苦多’的时候,十年的工夫就这样掼了下去,不能不说是豪举。正是:‘十年一觉迷考据,赢得红楼梦魇名’”。
梦是不够的,还要梦魇般的疯狂和专注。所以这是一个既充满希望又让人失望的结论——每个人都有可能成为天才,但天才永远是少数。
(阿古,广告从业者,特约撰稿人)
2011年的夏天,在中牟官渡的优发国际学堂里,自称即将“奔六”的老胡正兴致勃勃与新一代优发国际的“新动力”交流自己的人生感悟与商道。曾受邀赴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美国沃顿商学院、郑州大学、河南大学等多所学校演讲,应该说,老胡最倾心的莫过于这个并不夺目的讲台。在这个讲台上,老胡的“励志”人生表露无遗——他激励自己像杰克·韦尔奇一样重视和坚持内部的培训,韦尔奇数十年只有两次没有如期站在课堂上,一次是在手术台上,另一次还是。
在追寻老胡的“励志”人生轨迹之时,我们试图去发现他最核心和最基础的励志理念,这个内核就如同他推倒一块多米诺骨牌的精确契机,最终收获一连串的果实。
1994年的一个春日夜晚,一个舍弃了休息时间召开的会议上,39岁的老胡第一次提出了“永不妄称第一,绝不甘屈第二”的凌云壮志,而彼时的优发国际成立不到两年。没有哪句话,能够更精准描述之前老胡的行为准则;也没有哪句话,在此刻能够让老胡如此直抒鸿鹄之志。这句话,我们或可推断,它奏响了老胡梦寐以求的励志音符!
很多年后的今天,面对迷惘的一代年轻人,老胡用了更加直接的方式激励他们:“干事没心劲,不堪大用!”这和鲁迅先生发出的感叹何其相似:“哪有什么天才,我是把别人喝咖啡的时间都用在工作上的。”鲁迅先生作为一个进化论者,笃信年轻一代将更有作为。
从人性的角度,惰性是不易克服的,安于现状和好逸恶劳从来都是人类前进的绊脚石。励志,当然不是什么新鲜的命题,但却是永恒的话题。
那么,老胡这样自觉的励志基因来自哪里?这是一个问题。或许是性格使然,又抑或是环境因素。据说老胡的母亲是一位刚强严厉的女性,今天看起来有些不可思议的故事或许能够帮助我们理解那是怎样一个成长历程。她曾要求这个有禀赋的儿子一天写十篇日记,丝毫没有商量的余地,否则就会受到一顿“鞭笞”。“小学到中学,我考试门门功课几乎都是满分。”如果有一次哪门课考了八九十分,年幼时的老胡笑容就无法彻底绽放。他聪慧、勤勉,更重要的是,他内心追求卓越的火焰始终燃烧不息。后来,作为一种结果,在参加工作后的一次外贸人员外销英语考试中,老胡取得了全省第一名的成绩,以此获得了赴香港的工作机会,也由此开启了一段同龄人鲜有的人生历程。
同样是在这样的励志理念的帮助下,在城市化浪潮狂潮汹涌中,老胡迎来了他和优发国际的全新时代——从备受质疑的远离发达城市的战略构想,到锣响香港联交所,直至中国的多数企业告别一线城市的掘金之旅向下“梯次转移”之时,优发国际已完成18个地级和10个县级城市的布局。从无人行走、荆棘密布的道路中走到时代的前列,这本身就是一个令人激动的励志故事。这个故事不是没有彷徨、失落、挫折,但对于城市化进程急速“向下”的中国来说,探索的示范效应比成功来得更有意义。
“告诉我怎么活?”站在大时代的边上,《新周刊》锐利地认识到:属于青春期的迷惘、热望与忧郁,与时代的前进、变革与激荡息息相关——每一代人的青春期困惑,构成一个国家的青春期病史;每一代人的青年导师形象之变,构成一个社会的精神进化史。
蔡康永说,人生不是一句话能够解决的。
和任志强“买不起房为什么不回农村”的残忍激励相比,老胡对于年轻人的人生指导显得掏心掏肺。他特意将战略大师迈克尔·波特的理论模型进行了演绎,告诉年轻人个人战略的规划需要分析三个要素:立志、知己、知势,而其交集即为人生的战略方向——“知路”。
我们试图再将“知路”分解为“行为、习惯和标准”,这或许是老胡励志哲学中最有价值的部分。
老胡的勤奋思考首先表现在对规律的探询和遵循。由此他对规律表现出了极度的尊重和顺从,这令他少走了很多弯路。后来,在市场的波动中,他逐渐发现,做企业是一场马拉松长跑,需要匀速前进,弯道超越,而保持冲刺的状态一定是违背规律的。他的清醒让他没有试图超越自身的能力和资源去谋求超常规的扩张,当然这样做会失掉某种机会,而稳健的经营风格其实来自对规律的敬畏。
老胡做事更加勤奋。他首先要求自己凡事都要做好多种应对准备,不论是做企业大的决策还是生活中的小事,起码做到上、中、下三策,做起事情来就会从容很多。老胡也强调做事要有目的性,反对将自己交给无意识状态。这样忧思多虑的性格与习惯,是多数成功者的素质。这样做当然非常累,但老胡乐此不疲。
陈云先生的做事方法“反复、比较、交换”,深刻地影响了老胡。他总在思考:这件事不做行不行?有没有更好的办法?怎样才能不落俗套?怎样才能更好?是不是再听取一下高手的意见?
老胡的身上有着强烈的“标准”和“细节”等精英意识,他对“粗枝大叶”、“差不多”等做事状态几乎抱着本能的反感。这源自他崇尚的“第一”生存原则。在很多场合,他问了很多人:“你知道世界第二高峰吗?”这个问题的答案如意料中鲜为人知,却也暗示着自然界的生存法则。细节反映着标准,而标准决定着企业在行业中的生存地位。
老胡始终是一个检讨主义者——强者皆为检讨主义者。自我反省这是解决问题和提升自我的首要通道。自负和自满只能遭遇更大的挫折,而抱怨是弱者的心态。“吾日三省吾身”,这是古人的教导。老胡的谦谦君子之风正符合了世人对于智者的想象,这不仅让他赢得了众多好感,更为成功铺就了一条明亮的道路。
“鼓吹成功学的青年导师很快会过时”,有人这样预言。
在老胡50后的一代人中,“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仍是他们的理想和抱负,他内心的信仰,可用“民族复兴”、“报国”、“河南情怀”等字眼来概括。
而修身对他们这一代人而言,就像鸟儿爱惜自己的羽毛备受珍爱。道义的自觉担当,这样的古风使得老胡严格要求自己并始终践行。尽管历史的变迁将多么轻易推翻人们昨天的信念,老胡却从未质疑过这一坚持。他古道热肠、侠义风骨、重情重义,这让他获得很多支持和帮助。
他还自成一派企业家风格——他注重国学修为,书法超群,略通音乐。同时,他在贯通东西中,练就了中英文双语的演讲口才。
以上这些励志哲学,如果你有一些心领神会,我敢说,即使无法成就一个所谓的事业成功者,也能造就一个受尊重的专业人士,或者一个智慧的生活家。
“如果你有梦想的话,就要去捍卫它。那些一事无成的人总想告诉你,你也成不了大器。如果你有理想的话,就要去努力实现。就这样。”——克里斯·加纳
如果你看过美国电影,一定被这个取材于真实人物的故事温暖过。故事的主角就是当今美国黑人投资专家Chris Gardner。他从一位濒临破产、老婆离家的落魄业务员,如何刻苦耐劳的善尽单亲责任,奋发向上成为股市交易员,最后成为知名的金融投资家,他的人生所演绎的本身就是一个典型的美国式励志故事。
为了养活儿子,穷困潦倒、无家可归的他从最底层的推销员做起,“我就是这样一种人——你向我提问,如果我答不上来我就会告诉你‘我不知道’,但我保证我清楚该怎样找到答案,我会找到答案的”。因为这种执著和睿智,他最终成为全美知名的金融投资家。回忆起自己的这段过去,克里斯·加纳表示:“在我二十几岁的时候,我经历了人们可以想象到的各种艰难、黑暗、恐惧的时刻,不过我从来没有放弃过。我在自传中还有一层深意,那就是即使在最最艰难的时刻,父亲与儿子是不可分离的。”
加纳努力赚钱,当上股票经纪后,事业一帆风顺。1987年他在芝加哥开设经纪公司做老板,成为百万富翁,近年致力在南非扶贫。他还出版了自传,那就是《当幸福来敲门》(The Pursuit of Happiness)。
“人生最可悲的并非失去四肢,而是没有生存希望及目标!人们经常埋怨什么也做不来,但如果我们只记挂着想拥有或欠缺的东西,而不去珍惜所拥有的,那根本改变不了问题!真正改变命运的,并不是我们的机遇,而是我们的态度。”——尼克·武伊契奇
尼克·武伊契奇(Nick Vujicic,)在中国通常人们称呼他力克·胡哲,塞尔维亚裔澳大利亚籍基督教布道家,“没有四肢的生命”(Life Without Limbs)组织创办人、著名残疾人励志演讲家。
他是被上帝咬过的苹果。武伊契奇一生下来就没有双臂和双腿,只在左侧臀部以下的位置有一个带着两个脚指头的小“脚”。这种罕见的现象医学上取名“海豹肢症”,多年来一家人到处咨询医生也始终得不到合理解释。他天生没有四肢,但勇于面对身体残障,创造了生命的奇迹。
“父亲在我18个月大时就把我放到水里,”武伊契奇说,“那让我有勇气学习游泳。我呆在水里时可以漂起来,因为我身体的80%是肺,‘小鸡腿’似的下肢则像是推进器。”然而游泳并不是武伊契奇唯一的体育运动,他对滑板、足球也很在行,“最喜欢英超比赛”。他还能打高尔夫球。击球时,他用下巴和左肩夹紧特制球杆,然后击打。不久前,武伊契奇在美国夏威夷学会了冲浪,他甚至掌握了在冲浪板上360度旋转这样的超高难度动作。由于这个动作属首创,他完成旋转的照片还刊登在了《冲浪》杂志封面。“我的重心非常低,所以可以很好地掌握平衡。”他总是显得很乐观。由于武伊契奇的勇敢和坚忍,2005年他被授予“澳大利亚年度青年”称号。
武伊契奇从17岁起开始做演讲,向人们介绍自己不屈服于命运的经历。随着演讲邀请信纷至沓来,武伊契奇开始到世界各地演讲,迄今已到过35个国家和地区。他还创办了“没有四肢的生命”组织,帮助有类似经历的人们走出阴影。他用带澳大利亚口音的英语告诉记者,“我告诉人们跌倒了要学会爬起来,并始终爱自己”。
“即使本来有一百的力量足以成事,但我要储足二百的力量去攻,而不是随便去赌一赌。人生自有其沉浮,每个人都应该学会忍受生活中属于自己的一份悲伤,只有这样,你才能体会到什么叫做成功。”——李嘉诚
2011年4月,经福布斯中文版杂志统计后公布,现任长江实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兼总经理的李嘉诚又一次以总资产值达260亿美元蝉联全球华人首富。
和所有白手起家的商人一样,他最初并不幸运。生逢乱世、少年丧父、寄人篱下、打工营生……17岁的李嘉诚在一家五金制造厂以及塑胶带制造公司当推销员,开始了他香港人称之为“行街仔”的推销生涯。走南闯北的推销生涯,不仅初步形成了李嘉诚的商业头脑,丰富了他的商业知识,而且也使李嘉诚结识了很多朋友,教会了他各种各样的社会知识。同时,在推销过程中,也使他学会了宽厚待人、诚实处世的做人哲学,为他日后事业的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出身寒门的李嘉诚通过半个世纪不懈的努力和奋斗,从一个普通人成为商界名人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做人的一等智慧,经商的一流学问”,每当提起他的成功,李嘉诚总是坦然告知,良好的处世哲学和用人之道是他成功的前提。
“人生最底层是不好,但有一个好处,在人生低谷我无论从哪个方向努力,都是向上。”——二月河
他出生的时候,恰逢抗战胜利,父亲欣喜之下,就给他取名凌解放,谐音“临解放”,几年后,终于盼来全国解放,可他却让父亲和老师们伤透了脑筋。他的学习成绩实在太糟糕,从小学到中学都留过级,一路跌跌撞撞,直到2l岁才勉强高中毕业。
他年轻时当过工程兵。每天都要沉到数百米的井下去挖煤,脚上穿着长筒水靴,头上戴着矿工帽、矿灯,腰里再系一根绳子,在齐膝的黑水中摸爬滚打。听到脚下的黑水哗哗作响,抬头不见天日,他忽然感到一种前所未有的悲凉——自己已走到了人生的谷底。
就这样过一辈子,他心有不甘。那时读书似乎是唯一救赎的方式,什么书都读,甚至连《辞海》他都从头到尾啃了一遍。其实,他心里既没有明确的方向,也没有远大的目标,只知道,如果自己再不努力,这辈子就完了。
在吃透了无数晦涩难懂的碑文之后,他开始研究《红楼梦》,由于基本功扎实,见解独到,很快被吸收为全国红学会会员。在一次受邀参加“红学”研讨时,专家学者们从《红楼梦》谈到关于康熙皇帝的文学作品,国内至今仍是空白。说者无心,听者有意,他心里忽然冒出一个念头,决心写一部历史小说。扎实的古文功底,让他研究第一手史料时,几乎没费吹灰之力。盛夏酷暑,他把毛巾缠在手臂上,双脚泡在水桶里,既防蚊子又能取凉,左手拿蒲扇,右手执笔,拼了命地写作。几乎是水到渠成,1986年,他以笔名“二月河”出版了第一部长篇历史小说——《康熙大帝》。从此,他满腔的创作热情,就像迎春的二月河,激情澎湃,奔流不息。他的人生开始解冻。
他在21岁时跌入了人生最低谷,又在不惑之年步入巅峰,从超龄留级生到著名作家,其间的机缘转折,似乎有些误打误撞。但二月河不这么理解,他说:“人生好比一口大锅,当你走到了锅底时,只要你肯努力,无论朝哪个方向,都是向上的。”
《论语》
《论语》的励志功效是从于丹而兴的。于丹在央视《百家讲坛》的成功,在全国引发了轰轰烈烈的《论语》热。于丹式的心灵鸡汤解读方式之道行深浅且不论,但这种对于《论语》励志功能的发掘还是颇有贡献的。
抛却后人赋予的光环及历史是非谤誉,孔子本人的经历及《论语》确实是相当鼓舞人心的。李零在《丧家狗:我读论语》一书里有很精彩的描述。他写道:孔子不是圣,只是人,一个出身卑贱,却以古代贵族(真君子)为立身标准的人;一个好古敏求,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传递古代文化,教人阅读经典的人;一个有道德学问,却无权无势,敢于批评当世权贵的人;一个四处游说,替统治者操心,拼命劝他们改邪归正的人;一个古道热肠,梦想恢复周公之治,安定天下百姓的人。孔子“知其不可而为之”的理想主义气概足做所有人的榜样。而就《论语》本身内容的励志性而言,还要分享本书里的原话——学《论语》,有两条最难学,一是“三军可夺帅,匹夫不可夺志”,二是“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曾国藩家书》
《曾国藩家书》记录了曾国藩在清道光30年至同治10年前后达30年的翰苑和从武生涯,近1500封。所涉及的内容极为广泛,是曾国藩一生的主要活动和其治政、治家、治学之道的生动反映。家书行文从容镇定,形式自由,随想而到,挥笔自如,在平淡家常中蕴含真知良言,具有极强的说服力和感召力,一部家书中尽显他的学识造诣和道德修养,从而赢得了“道德文章冠冕一代”的称誉。本书的励志意义在于曾的一生是中国传统读书人精神“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真实写照。他一生从不放弃自己的品德修养,至其年衰,政治思想成熟,也坚持对自己的行为进行反省和自责。他对立功、立德、立言的论述描述了中国传统社会领袖们追求卓越的原动力。
《人性的弱点》
在一个相信奋斗就能实现梦想的国度,《人性的弱点》曾风靡一时并真实发挥了自身的影响力。我们经常怀疑它的适用性,因为我们这个国度似乎更相信厚黑学。伴随着中国中产阶级的壮大和现代化生活的进步,我们似乎逐步从这本书里汲取到更多精神力量和实用的技巧。毕竟,处理好现代社会中纷繁复杂的人际关系并在重重压力下保持好的心态,这是一个超越国界、民族的共有课题。
《人性的弱点》企图帮助你如何更好地在你的日常生活、商务活动与社会交往中与人打交道,并有效地影响他人;如何击败人类的生存之敌——忧虑,以创造一种幸福美好的人生;如何更好地在生活中变得快乐。真诚地赞赏他人、让忙碌消除你的忧虑……这本书里的教导已然成为现代社会的生活指南。
《野火集》
这部作品的励志意义在于,它推动人们对于自身生存环境的真诚关切,对于真实表达方式的推崇,以及对于权威的质疑精神。扫帚不到,房子不会自己干净,在这本书里,龙应台用凌厉且坦白的话语刺激了我们对于生活的委曲求全态度和差不多精神。
1984年的台湾,正处于热切希望突破现状,冲撞权威的80年代,20年后看来,那也是充满了台湾命运的种种契机的时代。一篇《中国人,你为什么不生气》的个人投书会演变成一股燎原野火,借着口传、影印本、大字报,一个学英美文学批评的女子成了推动社会说真话的能量来源。二十多年过去了,海峡的这边似乎也走到了同样的关口,而这本书体现的精神同样给我们诸多启发。
《安琪拉的灰烬》
作者弗兰克·迈考特,1930年生于美国纽约,不久即举家迁回爱尔兰,在贫民窟长大,19岁只身来到美国。1996年出版自传体小说《安琪拉的灰烬》,一举获得普利策文学奖。在这本书里,作者以幽默生动的笔法描述了一个贫民窟孩子成长与奋斗的感人经历。面对贫穷、挫折、苦难,迈考特则选择以乐观进取的精神与命运抗争,实现了自己的梦想,成为美国青年一代心目中自强奋斗的偶像。
这本书的意义在于它展现了苦难对于人生的真正价值,它的字里行间充满了苦难,但是它不叫人绝望,主人公在成长着,在拼命地吸吮着苦难的乳汁成长。这成长的历程是无坚不摧的。当下的中国仍处于总体的欠发达境况中,但我们却已不幸看到未富先娇、未富先懒空气的弥漫,所以它对我们来讲更具发人深省的意义。
《生活的智慧》、《中国人的生活智慧》
大而化之言,励志关乎人生的进阶与态度的鼓舞,但具体在生活层面,励志也许表现在对于平淡生活的乐观理解,对于繁琐细节的巧妙处理,循着这一观点,我们发现那些闪烁生活智慧的读物,也成为最好的励志教材。在“生活的智慧”这一命题下,我们的视野中有两本好用又好读的经典。其一是法国安德烈·莫洛亚所作,傅雷翻译的《生活的智慧》,本书里,作者用流畅的文笔,把自己的人生阅历,和他所仰慕的前贤的嘉言懿行,诉诸读者,与之共享。他的作品,虽无深邃的哲学思想,却有隽永的人生哲理,给予了全世界各地的读者以生活的勇气与信心。此外便是林语堂的《中国人的生活智慧》,虽然此书主要是为帮异邦人士解读中国人之生活态度,但对照我们的生活读来,颇多玩味之处与教益。本书从独特的角度完整呈现华夏大地的风物人文和民族性格,相信读完之后必会对所谓“中华民族传统智慧”有更高层面的认知。
拳击电影
擂台之上,那强健躯体、硬朗的肌肉线条,是力量之美;移步、出拳、躲闪,是动感之美;飞溅的血珠、鼻青眼肿的脸,则是野性、残酷之美……
■代表影片:《洛奇》(1976)
■关键词:尊严
1977年第49届奥斯卡最佳影片。
史泰龙所饰演洛奇是一个拳击手,他事业正处于下坡路,阴差阳错,他将和拳王进行一场较量,这不是一个级别的比赛,完全没有打赢的可能。然而洛奇认为自己只要能坚持15回合而不被击倒就是胜利,为了这个目标他刻苦训练,即使在擂台上他被打得头破血流,视线模糊,但要为尊严而战,苦撑了15个回合,最终成为家喻户晓的英雄人物。
洛奇一次次被击中,这不意味荣耀被击碎;血泊中他一次次顽强站起,是尊严的再度赎回。对洛奇来讲,比赛结果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他通过比赛找回了自我,实现了自己的价值。
有人说,好电影在第一分钟就显示出其优秀品质,而《洛奇》则将这种品质贯穿始终。洛奇,不但是最经典的拳击电影,更是励志电影中的永恒经典。
同类型电影:《搏击俱乐部》、《愤怒的公牛》、《坏孩子的天空》、《阿里》
田径电影
田径是运动之母:无与伦比的速度,无人能敌的高度,无法超越的距离。田径是奥运精神“更高、更快、更强”的最好注脚。
■代表影片:《火战车》(1981)
■关键词:信念
1982年第54届奥斯卡七项提名,最终获四项大奖。
相信大多数人首先和《火战车》接触是在各档体育节目中,《Chariots of Fire》这电影配乐总是被用来表现心绪彭湃的竞技场面,《火战车》这部表现最初奥运精神的影片,讲述的是两个青年短跑选手,为了各自的名誉、各自的信念,为了实现奥运冠军梦刻苦锻炼最终夺得奥运冠军的故事。而激发他们意志力的正来自于他们对体育的崇高信念,对胜利的旺盛渴求。
同类型电影:《田径双雄》、《黑眼睛》、《阿甘正传》
赛马电影
相信很多男孩子都有过骑士梦,名驹作伴,闲时踏花长安街头,危难之日驰骋疆场。但是硝烟弥漫的日子已成为过去时。于是这梦想以各种形式得以分解:奥运会马术表演“盛装舞步”,通过精妙的人马配合,依稀可以感受到踏花离去马蹄香的优雅;跑马场中一马当先冲过终点,或许可能唤醒关于冲锋陷阵的记忆。
■代表影片:《奔腾年代》(2003)
■关键词:传奇
2003年根据劳拉·希伦布兰的畅销小说重新翻拍,获得了第76届奥斯卡最佳电影提名。
这是一个千里马与伯乐的故事,一个同是天涯沦落人相濡以沫的故事,一个面对挫折勇敢站起来和命运抗争的故事。片中讲述的那匹身材瘦小好吃懒做的、名为“海洋饼干”的马在三个落魄男人——骑师、训练师与主人的调教下成为全美冠军赛马。谁说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只要有了“我命在我不在天”的信念就可以鼓起勇气扼住命运咽喉,将潜能发挥至极致,成就不朽的传奇。
同类型电影:《克拉姆一家》、《赛马传说》、《沙漠奇兵》
单车电影
阿姆斯特朗怀着六冠王的光环隐退了,但是乌尔里希的冲劲依旧,黄色领骑衫的浪漫依旧、翻山越岭的快感依旧,法兰西秀美的风光依旧……从苏菲·玛索主演的《我决定留下来》到王小帅执导的《十七岁的单车》,单车电影一直精彩不断。
■代表影片:《苏格兰飞人》(2005)
■关键词:执著
2006年爱丁堡国际电影节的开幕影片,根据苏格兰籍单车冠军格拉尔米·欧伯利的真实事迹改编而成。
有人说片中的主角艾尔夏是一个改良版的阿甘,有上帝眷顾,让他以业余车手的身份骑着业余的单车一不小心就实现了绝大部分职业车手穷其一生也不能实现的梦想。但是又有谁知道艾尔夏仅仅出于对自行车运动的热爱坚持训练十几年如一日,为单车贡献了自己全部的业余生活。
这是一个草根英雄的故事,告诉我们只要坚持,只要我们以最纯洁的意识运动,以饱满的热情生活,成功到来原来如此写意。生活与运动不是一种负担,而是实实在在的快乐,就如片尾艾尔夏所说:我现在依然骑车,只因为我爱骑车。
同类型电影:《茄子-安达卢西亚之夏》、《突破》、《我决定留下来》
足球电影
提到运动,不可回避的一个话题便是足球。到底它有什么魅力,让全世界数以十亿计的人为之疯狂?
■代表影片:《一球成名》(2005)
■关键词:梦想
这部由国际足联赞助拍摄,耗资一亿美元的电影巨制,被誉为最纯正的足球电影。
故事围绕一个墨西哥小男孩,随家偷渡到美国,追求一个飘忽不定的职业足球梦展开。在追寻梦想的过程中他遇到了巨大的挫败和伤痛,但是他只有一个念头:相信自己,绝不让关爱自己的人失望。梦想,总在一次次的失败之后,总在与现实的一次次碰撞之后。就像那皮球,总是在一次次射中门柱之后,才能划过守门员的指尖洞入球门。成功突如其来,梦想成真,我们会高兴得满场疯跑,幸福得抱头痛哭,在这时候才会真正体会那匹克广告词的真谛:低潮、汗水、失败,无所谓,是我为成功的准备。
同类型电影:《像贝克汉姆一样踢球》、《少林足球》、《罚球区》
不经意间,电影和体育的关系已浓得化不开,几乎在运动的每个领域,我们都看到优秀的运动电影存在。运动的速度与激情成就了运动电影的精彩;电影的光与影把运动的火焰烧得更旺更high。虽然在后成功学时代,成功学已被世人唾弃,但通过那些经典的体育电影,我们能感受到时代精神,在体育电影中接力。
目前的形势与我们的任务
目前,国际经济形势之复杂,超出了许多专家学者的意料。比如,国家破产这种事情,以前是闻所未闻的,但现在却在欧洲老牌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如多米诺骨牌般连续出现。全球经济一体化时代,这种看似遥远的国家的经济波动却对我们的经济造成了现实的影响,并增加了我们当前形势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我们应当善于从不同层面、不同角度认识问题、分析问题。从这种大背景下出发,也更容易理解我国的宏观经济形势和行业政策。我认为,今后一两年内国家整个经济政策,包括偏紧的货币政策及调控政策都不会有大的变化。在这样一种大形势下,我们进入到战略攻坚阶段的中期,这是一个关键的阶段,任务非常艰巨。
之所以说任务艰巨,在于目前正是优发国际战略推进承前启后的重要节点。公司自2008年完成上市工作和全省战略布局后,董事会确定了2009年~2012年为战略攻坚阶段。我们进而在2009年明确了攻坚阶段的经营指标和主要任务,并着力弥补与竞争对手相比之下在规模上的短板。如果这一经营指标及任务顺利达成,我们将在2013年开始进入战略纵深阶段,这一阶段计划纵跨2013年~2016年四年时间。这一阶段我们的总体目标是要在50个城市同时经营100个以上的项目。因此,我们一定要认清形势,明白下半年和明年工作的重要性,这意味着我们能否顺利进入战略纵深阶段。
必须提前思考和准备,从五个方面落实“纵深”
所谓战略纵深阶段之“纵深”,可以分如下五方面来理解。一、市场深度上的“纵深”。所有城市公司都应立足本地,挖掘市场深度,扩大同时运作的项目数量,提升区域市场占有率。二、市场广度上的“纵深”。也就是说要从现在入驻的23个城市扩大到50个城市。放眼未来,伴随着中原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县域经济的强势发展,县城将成为我们拓展市场广度的主要战场。下一步,我们将用县级城市的市场价值再次验证我们的战略。三、产品形态上的“纵深”。从单一的住宅,到现在的酒店、城市综合体、文化旅游商业项目……业态的丰富对我们的专业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必须尽快具备驾驭多种产品形态的能力。四、产品标准上的“纵深”。过去,我们一直专注于高品质住宅的研发建造,而未来我们应当具备建造不同标准产品的能力。首先要不断提升公司的产品标准,探索具有科技、人文、绿色特征的高端复合型项目,也要探索能够满足普通民众需求的中低档产品。这样一来,假如有机会参与廉租房、公租房建设,我们也一样可以胜任。五、商业模式上的“纵深”。目前我们正在做的,大服务体系的构建,以及加大持有型物业比例等举措都意在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提升管控能力,重视基础工作
凡事均当未雨绸缪,为战略纵深阶段计,我们的管控能力必须有一次大的跃升。对此我们都应当从对应的精神层面和组织结构上进行一系列思考。除引进高端人才外,我们的学习型组织是否有效?我们的培训系统效果如何?我们的精神状态如何?我们的管理机制、授权、分配等环节也应当有新的变革,以切实让员工体验到战略的优势,分享战略成长的果实。
此外,我们也应当更加重视基础性工作。“扫帚不到,灰尘不会自己跑掉。”基础工作不到位,会引来一系列问题。消费者评价一个企业就像我们评价一个家庭,我们衡量家庭的文明程度,无需看客厅的沙发是否考究漂亮,而只需看看卫生间和厨房的清洁程度如何。同样道理,看一个企业的管理水平主要就是看基础工作水准如何,见微知著就是这个道理。以上半年销售状况为例,可以说,南阳公司开盘几近售罄的优质表现与他们对于客户服务工作的重视是分不开的,这也再次验证了“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的浅显道理。
干事没心劲,不堪大用
作为一家立志追求卓越的企业,必须建立卓越的工作标准。2010年,公司综合实力在国内地产企业中排行第33位,所以,我们虽是一家区域发展的公司,但面临的竞争对手却是行业前30强的企业,距离理想我们还有很远的路要走。因此,我们要以万科、龙湖、万达这样的一流同行为标杆,提高工作标准。为此,我们首先要创新工作思路,从下一步战略推进的节奏到集团管控模式,从营销思路到产品的系列化、标准化工作,从激励机制到授权形式,均需依据未来发展需要进一步创新。
奥地利著名作家斯蒂芬·茨威格说过一句名言:“一个人生命中的最大幸运,莫过于在他的人生中途,在年富力强时发现了自己的使命。”目前,正值中原城市化进程加速、中原经济区建设如火如荼的时期,以优发国际省域化发展战略为载体,我们的事业不仅承载自身人生价值,更寄寓了区域发展和时代进步的重托。因此,从个人层面看,用心做事尤为重要。我一直认为,干事没心劲,不堪大用。追求卓越的动力必然来自于内心的自我期许和要求,而绝不会来自于外界。所以,敷衍了事对待8个小时工作的人必然流于平庸,而只有那些为事业辗转反侧、深夜难眠的人才能脱颖而出,成为企业可以信赖的力量。为此我们都应珍惜时光,抓住机遇,为实现企业和自身的价值而努力奋斗,做一个无愧于时代、无愧于区域、无愧于企业、无愧于自己的人。
没有意外的话,针对二、三线城市的新限购令将在8月上、中旬出台(预计7月底住建部完成原因分析和名单草拟工作)。还可以预计的是,新限购令除了会大幅度扩容外,还会在很大程度上弥补年初限购令的诸多纰漏。这将使得地方政府可变通的空间大大缩小,尽管我们不能奢望会达到限购令的所有预期。
那么,如果“新限购令”哪怕达到60%的预期效果,对房地产企业来说将意味着什么?
答案显而易见。将意味着那些市场布局过于集中,或者主要是开发高端产品的开发商,会首当其冲地面临着业绩快速萎缩;进而意味着房企业绩分化的趋势将进一步加剧。
事实上,这个可能的结果已经初步应验了。
房地产市场有这么一条规律:对房地产业不利的消息,也会对房地产开发商不利。这一推论似乎非常合乎情理,但不是所有开发商的情况都一样。尽管在同行遭殃的时候,没人愿意公开吹嘘,但还是有人发现调控和“限购”正合一些企业的心意。
前几日,万科董事长王石对媒体说,如果政府放宽控制房地产泡沫的措施,后果将无法承受。他说,如果看到经济增长放缓就退缩,让房地产市场再次上涨,后果会“相当糟糕”。
作为万科的董事长,笔者首先善意地认为王石的一番话可能是一种自责的行为。但是,我们也必须承认,万科是“限购令”的主要受益者之一——它在上半年的销售量同比增长了79%,因为万科的产品主要是中端产品。
这令我不得不想起2008年王石引发的“万科降价风波”。这两件事结合起来,我们是否可以这样认为:王石希望政策收紧,因为这对万科有利,万科可以借机并购一些中小企业,可以借机扩大市场份额。尽管这看上去对同行——那些许许多多视万科为标杆企业的业界中小企业——来说,有些不道义,但却符合万科一贯的重商主义风格。
去年调控后,房地产上市公司的市场份额从9%扩大到12%。今年上半年,全国房地产销售额增加了22%,但销售额TOP10的同比增幅近五成,显示限购令后业绩分化不断加剧。而且这一加剧趋势还有了新的态势:不仅一线企业与中小企业的业绩分化明显加剧,而且一线企业也在“解体”——有的快速增长,有的却逐渐掉队了。
笔者始终认为,我国的房地产市场就是一个分裂的市场:一线企业在不断分裂,一线企业与中小企业在不断分裂,中小企业也在不断分裂(有的跃升为一线企业,有的被洗牌出局)。
新限购令或许意味着,资金链堪忧的小企业会继续苦苦挣扎,市场结构和产品结构不合理的企业会逐渐掉队,而那些市场结构和产品结构合理的企业则会趁机扩大份额。结果或许就是我此前所说的,“将有30%的企业被淘汰出局”。
(宋延庆,资深地产评论家)
过去中国乡下的财主把金银财宝埋入地下,上海的工商巨子们则是把美元存入外国银行。他们以为这样一来,就可以千秋万代,永远保值了。但他们的办法今天不灵了,至少是美元无法保值了。
2011年6月2日,评级机构穆迪发出警告,有可能下调美国的信用评级。截至2011年5月6日,美国国家所欠的债务已经达到14.3万亿美元,相当于美国2011年国内生产总值的98%(2011年美国国内生产总值14.66万亿美元)。2011年4月,标准普尔已经对美元打过一次横炮。但标准普尔只说美国的偿债能力有可能减弱,并没有提到要给美国的信用降级。
美国想不想赖账?美国当然想赖账。欠了这么多的钱,换谁都想赖账。美国已经有政客公然提出赖账是件好事。上个世纪末,阿根廷就大胆赖账,尽管当时再想在国际上举债比较困难,但最后还是挺了过来,现在又神气活现,活蹦乱跳,没有任何后遗症的样子。希腊也吵着要违约,只是欧盟软硬兼施,不许希腊造次。其实,美国已经开始赖账:美联储滥印钞票自然就是变相赖账。国际信用评级机构早就应当下调美国的信用评级。
美国滥印钞票,是要刺激经济和稀释其债务。但即便美联储愿意加息,做起来也很难。美联储拥有大量美国国债和以房产抵押作为担保的证券,总金额达到2万亿美元。按照美国人自己的算法,如果美国长期利率上升一个百分点,美联储的2万亿美元就立即缩水1000亿美元。曾几何时,美联储主席伯南克先生曾经气定神闲,颇似胸中自有雄兵百万。但老先生现在也有点黔驴技穷的意思。
不过,穆迪号召人们对美元提高警惕,倒并不是因为美国经济不好,也不是因为美国滥印美元、变相违约。穆迪是担心美国国内政治会导致美国直接违约。按照美国目前的法律,美国国债不能超过14.3万亿美元的上线,但美国政府至少还要借2.4万亿美元才能安然运行。如果美国不提高债务限额,美国就无法再举债,自然也就无法偿还到期的那部分债务,结果是直接违约。不过,按常理分析,美国国会最终会提高债务限额的。美国没有必要直接违约;反正美元是国际货币,美联储多印钞票就行。
但是很奇怪,美国经济长期低迷,美联储又开闸泄钱,许多国家却仍然大量储备美元。哈佛大学的杰佛雷·佛兰克尔(Jeffrey Frankel)似乎提供了一种解释。他给世界主要货币列了五个评分指标:(1)国家经济总量;(2)国际贸易和国际金融中的作用;(3)国际金融市场的渗透度;(4)储备价值(通货膨胀率以及汇率的稳定性);(5)使用者的从众心理(即,别人用此货币,所以我也用此货币)。
按照佛兰克尔先生的评判,五项指标中有四项美国得了最高等级三星,只有储备价值一项是二星。欧元也是四项三星,只有使用者的从众心理一项是二星。日元的储备价值是三星,国际金融市场的渗透度和使用者的从众心理是一星,其余两项是两星。人民币的储备价值是三星,国家经济总量和国际贸易和国际金融中的作用是二星,国际金融市场的渗透度和使用者的从众心理是一星。评下来美元仍居榜首,之后是欧元、日元和人民币。当然,这是美国人的评法,有自我标榜之嫌,但也不妨姑妄听之。
实事求是地说,我们的经济总量还是比美国的要小得多。即便我们到处莺歌燕舞,即便我们的经济都是正面影响,即便美国经济都是负面影响,但我们的影响力仍然有限,还是正不压邪,做不到东风压倒西风。美国的经济总量大,在国际贸易中的比重就大,使用美元自然也多。美国的军事力量对美元也起着重要的支撑作用。别的不说,国际石油交易大多是用美元结算的。即便美国经济继续低迷,即便美国债台高筑,中东产油国也不会抛弃美元——他们需要美国大兵为其看家护院。
(朱伟一,中国政法大学教授)
优发国际人口述历史
驻马店公司 崔新旗 (入司时间:1997年)
关键词:规范、乐观、自豪感
“我是1997年7月大学毕业后就进入优发国际的,当时国家仍统一分配工作。其实97年的大环境相对颇不平静,山雨欲来的亚洲金融危机、香港回归前的不安和躁动,随着国家政治经济体制改革的持续深入,对外贸易和地方招商引资卓有成效。社会面临转型、区域间经济联系不断加强,未来看上去似乎充满着更多的不确定性。
我家在新乡市,紧挨郑州。毕业后我下定决心选择在省会寻找发展机遇,不再依靠国家分配。
于是,优发国际成了我求职面试的第一家企业。
那时集团的总部还设在红旗路上,一排排整洁有序的办公桌,每个人都有独立的工作空间,员工穿梭忙碌,放眼看过去,感觉非常规范和充实。我认定,它就是我向往中的职业平台,积极的、向上的,充满着昂扬的生命力。就在同年,郑州市人民政府授予优发国际“郑州市外商投资企业重点保护企业”称号。
如今,在优发国际工作已有十四个年头,最大的感受就是企业管理更加制度化、规范化。公司业务发展之初,优发国际就非常注重各项规章制度的建立,一切向效益看齐,而违反制度、业绩表现差等现象都要受到相应惩处。公司始终处于一种有序、良性的管理状态,其稳健性和持久力在行业中都显得十分难得,这与优发国际战略、企业文化长期的积淀是分不开的。
也是在优发国际,我感受到职场的最初历练以及老优发国际人宝贵的行为方式的传承。初入公司,我在河南优发国际农业公司技术部任职,我的领导是庞谷山(时任河南优发国际农业公司总经理),他的形象可以说是众多优发国际人的代表,认真、睿智,热爱思考。由于长期的户外工作,他的脸黑黝黝的,头顶大抵也因思虑过度而有些脱发,但他总是浑身洋溢着乐观,不断感染着身边的人,使刚毕业的我们干劲十足。十余年过去了,当我真正成长起来之后,还是会常常怀念那段时光。
感觉只是转眼之间,集团已从几十人的规模发展到几千人,并影响到了中原几十万乃至几百万人的生活。这中间的跨越是许许多多优发国际人通过多年的付出、辛苦的工作所支撑起来的,身为他们之中的一员,回看走过的路。”
优发国际人口述历史
鹤壁公司 王磊 (入司时间:1998年)
关键词:大气 稳重 主人公意识
“20世纪90年代,没有什么比港台电影更能影响青年人的行为和文化,电影中讲述房地产和股票,及西装革履的白领和职场精英。那时大学并不能提供现今这样开放的信息渠道,刚走出校园的我,就这样一面对未来的职业道路满是憧憬和冀望,一面迷惘地寻找着未来的安身之所。
在当时来看房地产尚算新兴的行业,而优发国际的规模也不算太大。入职后,我的第一个岗位是在规划部,相当于现在的工程部,所负责的管理项目图纸工作与自身所学专业相去甚远。陌生和迷茫中,也许我唯一能做的就是“跟着走”,尽力去做一些具体的事,从日常琐碎的工作细节中,主动学习和观察。1998年,优发国际城市花园项目奠基。依稀记得“拓荒”般在一线工作的日子,我扛着测绘仪跟在当时负责奠基工作的同事董向阳后面,周围遍地是一人多高的蒿草。我常想如果没有走过当年这些难忘的历程,也许对今天集团的省域化战略就不会有如此深的体会和领悟。
当不久后转至配套部负责公司对外协调工作的时候,我不经意间发现,自己已迈出了“独立走”的第一步。记忆最深的是有次独自去市里的消防支队办理一个签字手续,不巧遇上对方主管领导开会,而我手中亟待他们支队长签字的文件,关系到第二天集团项目能否如期验收。没有别的路可以走,我唯一能做的只有一个字,那就是“等”。似乎这是从那时每一个优发国际人身上都能找到的品质,坚持,有韧劲儿,不达目的不罢休的倔强。从上午九点开始,守在主管领导的门外,寸步不离直到晚上,直至对方被我的执着和诚意打动欣然签字配合我们工作。现在回忆起来,一样觉得那时很难。在通往收获的路途中,必定写满了付出的艰难和苦涩,但我想,正是这样才能向外传递优发国际人的执着和坚守。此后我在对外工作中迅速打开局面,胜任一个又一个充满挑战的工作,那时的经历和体会,的确让我受益良多。
随着集团的省域化发展,后来我又幸运地受命于鹤壁市场的开发建设,再随业务需要一同走下去,随优发国际一同进步成长。从“独立走”到“领着走”,从远观公司运营主线,到真正参与进来成为运作者,13年过去了,我收获了思想的成熟及能力的锻造,个人修养和职业理想也在持续成长发展中日益磨砺和丰盈。
大气、稳重,是我感觉到从快6岁的优发国际到今天快20岁的优发国际身上最直观的改变。入司这些年,深受胡总卓越思想和个人魅力的影响,优发国际就好像是一个严谨而包容的大家庭,它的繁荣兴盛,它的开拓进取,早已成为我们每个优发国际人肩上的使命。”
优发国际人口述历史
郑州公司 王春花 (入司时间:2000年)
关键词:协助、归属感、阳光心态
“最初了解优发国际,和很多人一样从足球开始。那时主场在新乡,我时常在107国道上看到优发国际载满球迷的专用大巴,场面很是壮观,心中既有好奇又充满憧憬。这种感觉一直持续到2000年我如愿加入优发国际。
当时优发国际已经在河南房地产市场上占据“领军者”的地位,社会对于它品牌的盛赞正如同优发国际足球带给河南人的荣誉。对于刚走出校门的我来说,周遭一切都是懵懂而青涩的,2000年,“优发国际网”全面上线,这个企业和它的一切动作都显得那样大气而前瞻。
那时和现在不同,现在新入职的员工会安排各种培训,我们入司时人手领取一本员工手册,听人力的部门负责人一番讲解介绍后,就迅速被分配往各自岗位直接开展工作,所以各项业务对我来说都是陌生而又充满挑战的。还记得那时第一天上班,我的工作就是负责开具支票,刚从学校毕业没有经过太多实践的我,连大写的一到十都写不完整,状况百出。为了尽快适应岗位,应对企业用人需求,我努力克服内心的羞怯和紧张,积极向同事们求助,私下里自己刻苦学习,只想着把事情做好,不出差错。
优发国际一向给外界的感觉是规范而严谨的,所以优发国际人的工作需要不断自我纠正,树立更高标准。时任郑州公司财务部经理的荣平是我最初的岗位领导,跟着她在郑州公司财务部工作的两年,使我对优发国际的文化和战略、企业经营发展、财务相关的业务都有了更多的认识和理解。说个小故事,部门新来了一位同事,有天问我:你看我现在像不像优发国际人?其实,我们每人都应该像他一样问问自己:我像不像优发国际人?做人就如同做企业,要做阳光的人,有责任感的人。
一个二十年的企业,应该是阳光的、有责任感的、平稳发展的,员工要有归属感和成就感,而优发国际所带给我的就是这样的感觉。”
共优发国际·同发展 优发国际一触即发2011年度合作伙伴大会成功召开
7月8日14:30至19:00,优发国际一触即发2011年度合作伙伴大会在新落成的上街优发国际雅乐轩酒店隆重召开。来自设计院、建设总承包、电力配套、园林景观、酒店精装修、材料设备供应以及建设工程造价咨询等领域的60余家合作伙伴济济一堂,共同参与了此次盛会。
会议由《共优发国际·同发展》的主题视频拉开帷幕。通过视频,优发国际一触即发重申了企业的目标、定位与核心价值观,分享了19年来与合作伙伴共同发展的成果,展望了未来与合作伙伴共同发展的广阔前景。
此后,集团董事长胡葆森发表致辞,和与会合作伙伴一同分享了优发国际自成立至今19年来所取得的发展成果,阐述了优发国际战略推进的进展与安排,阐明了与合作伙伴开展合作的方向和原则。合作伙伴代表及优发国际一触即发副总裁胡冰也相继发表了合作感言。
在本次会议上,优发国际一触即发总裁陈优发国际代表集团与中国建筑第六工程局有限公司、上海建工股份有限公司南方分公司、韩国LG集团乐金华奥斯贸易(上海)有限公司分别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中国建筑第七工程局有限公司、中建二局第二建筑工程有限公司分别与河南优发国际足球事业发展基金会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
集团跋涉者俱乐部2011年第一次学习日活动圆满结束
7月31日,集团第三梯队管理人员组成的跋涉者俱乐部举行第一次学习日活动。俱乐部全体成员首先进行了登山活动,并开展了丰富而热烈的学习活动。
在攀登至目的地午餐后,俱乐部举行了以“畅想优发国际第三个十年”为主题的分享讨论活动。活动首先民主产生了跋涉者俱乐部的班委组织,并制定了活动章程。之后,跟队参加活动的老胡就自己丰富的企业实践经历,将自己对优发国际发展规律的感悟与大家进行了分享,并对集团的战略部署、发展现状及优发国际第三个十年的发展等命题分别进行了详细的阐述。他强调指出,跋涉者俱乐部全体成员应通过定期的学习、交流,让团队伴随企业一起不断地成长和强大。他精彩的分享发言赢得了全体俱乐部成员的热烈掌声。
此后,跋涉者俱乐部成员以“集团战略纵深阶段我们应着力哪些工作”及“集团发展战略第四阶段”为题,纷纷提出自己的畅想,积极发表感言和感悟。
作为集团人才梯队的重要组成部分,第三梯队肩负着集团第三个十年主力军的重担,通过此次学习日活动,有效地促进了集团管理第三梯队成员彼此间的交流和分享,强化了团队整体水平提升。
承前启后 精彩纷呈 集团2011年第八届营销系统营销沙龙圆满举行
7月22日,优发国际一触即发2011年第八届营销系统营销沙龙在集团多功能厅拉开序幕。本次沙龙旨在针对7月12日国务院常务会议要求继续加强房地产调控工作,提出房价上涨过快的二、三线城市将要采取限购措施这一严峻的形势,探讨优发国际营销人如何开展高效营销和创新营销,确保年度既定目标的完成。为此,集团特邀国内知名营销大师精彩开讲,与全省的优发国际营销人一起分享丰富而新鲜的营销知识。
首先,集团营销服务管理中心总经理李莉对2011年上半年工作进行了总结汇报,综合分析1~6月份开盘情况和销售情况,并对下半年市场形势进行了预警,特别是预开盘项目和重点项目所有工作务必前置,争取时间。她要求全体优发国际营销人提高工作标准和要求,扎实基本功,在非常时期,抓住契机,快速营销,争取提前完成年度任务。
根据全天培训课程安排,分别由北京赛惟咨询的副总裁吴卓栋老师分享了《客户体验管理和房地产营销》,新浪网策略总监季星老师分享了《网络营销》,广州TBC总经理洪昊老师分享了《最新广告创意鉴赏》等课程。培训课堂上气氛热烈,讲师们精心准备的课件,生动激情的讲授,与学员们高涨的学习热情、积极的学习态度相辅相成,获得了良好的效果。
作者:陈伟
出版社:浙江人民出版社
在21世纪初,借助网络而迅速崛起的阿里巴巴集团让我们大家都认识了他,一个奇特的CEO——马云。他是个特立独行的人,说话语不惊人死不休,做的事又往往惊天动地。当一个看起来过于平凡的人成长为众人眼中的“明星”,并取得实在不平凡的成功时,你难道不会对背后的故事加倍产生探究的兴趣吗?你难道不想知道,这个其貌不扬的人之所思所想,他的令人眼花缭乱的成功落到扎扎实实的水一般流过的现实中,激出的回响是怎样的?这本《这才是马云》给了我们一个标准答案。
严格地说,这本书算不上真正的传记,而更像是掺杂了作者思考的“马云生活碎片整理”。书的作者陈伟是马云的现任助理,20年前是马云的学生,称马云“老师”。据说,书成稿后,马云看后感慨万千:“那些往事和细节,一只脚都已经跨出了记忆的边缘,现在又集中起来‘回放’了一遍,让我想起过去的很多美好时光。”兴之所至,马云欣然为此书作序;在首发式上,更是主动签名送书;甚至在员工集体婚礼上,马云还将此书作为礼品馈赠新人。目前市面上以马云为题材的图书可谓数不胜数,可马云唯独对这样一本类似“流水账”的图书倍加关注,让人不禁疑惑,这到底是助理的魅力还是书的际遇。
第一次读这本书的人总会被逗得捧腹大笑,感慨马云这家伙太逗了,可是再看一遍,你会隐隐觉得,每一阵笑声背后,可能都是一个充满苦涩与无奈的故事。陈伟是个很会讲故事的人,这些事情貌似随意地摆在那里,找乐子的人体会到了欢乐,爱八卦的人看到了猛料,有故事的人看到了坎坷。正如历经人生大起大落的史玉柱,在看了这本书后,一语道破:“换个角度看马云,诙谐背后投射的同样是创业的艰辛与坚持!”
马云一直不是个低调的人,关于他的非议和崇拜一样多。在成功之前,一个人不需要被理解,理解只能表明别人同情你的无能和懦弱;而在成功之后,一个人也不需要被理解,因为结果会稀释你之前所有的坎坷和纠结。甚至,我们可以这么说,一个怀抱梦想,并决意为之奋斗的人,是不需要被理解。正如书中作者引用尼采的话:思想者最不幸的不是被误解,而是被理解,因为被理解意味着有人知道你是那样的痛苦。
它让读者有机会看到在镁光灯后马云的寻常面孔;让我们知道流传甚广的马云的经典讲话究竟是如何造就的;甚至细致到让大家知晓马云某次著名演讲前一分钟发生的小故事或者说“小事故”。还让我们知道,马云熟读老庄、通晓佛理、深爱太极,且善于博采众长并融会贯通;他的管理哲学之发端既来自这么多年的个人经历,更来源于自动吸取的古今中外的思想精髓。
所有外界赋予他的形容词,在助理陈伟的笔下,被一一剥离,一个近乎本色的马云跃然纸上。说“近乎”是因为——人之于人,永远只有最接近,而无法完全接近,我们能掌握的真实总会因为各种限制而无法百分百。人之于真理也是一样的。
据说马云的太太张英是一口气读完的,据说马云的父母也是熬夜看完的,老人许久没有这么晚睡过。因为这本书真正写了一个他们熟悉的人,而不是一个经过记者们提炼、总结和发挥的“神”。在马云身边,也许除了陈伟,不再有人能做到。他们认识20年,当了这么多年趣味相投的朋友,用阿里巴巴CPO彭蕾的话说,陈伟曾经是“老给马总讲笑话”的人,所以也只有他,会记得马云那么多的糗事,会把阿里巴巴曾经发生过的那些惊天动地的大事,用一种平和幽默的方式记录下来,令看客读之,不禁了然:“哦,这才是马云!”
美国濒临违约 中国无计可施?
美国政府正濒临债务违约边缘,这对全球最重要的无风险金融工具构成重大风险:据野村(Nomura)的数据显示,美国政府发行或担保了全球55%的评级为AAA的债券。美国国债债权人包括受资本金规定而持有该债券的美资银行和通过近期定量宽松计划持有1.63万亿美元美国国债的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Federal Reserve,简称Fed),而且约有26%的美国国债由外国投资人持有。
就拿中国来说,截至5月底,中国持有至少价值1.159万亿美元美国国债。一旦美国违约,中国将成为损失最为惨重的国家。目前的局面已令中国感到担忧。中国政府已屡次表达了对美国的不满,而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Hillary Clinton)的深圳之行也是笼罩在这种局势下。还有迹象表明,中国已经开始寻找新的投资对象。渣打银行(Standard Chartered Bank)的分析显示,今年前四个月,中国大幅减少了将新增储备资金用于购买美国国债的比例。
但与其他美国国债的主要债权人一样,中国并无采取任何可能损害美国国债价值的理由。另外,如此巨额资金转移到其他投资对象并非易事。而关键在于,中国仍借助被低估的人民币继续依赖出口导向型的增长模式。虽然中国的贸易顺差正在缩小,但上个季度的贸易顺差仍达460亿美元。而为了稳定人民币兑美元的汇率,中国央行仍需购买所有流入境内的美元。
但这些由贸易顺差带来的美元除了投资美国国债以外的其他选择十分有限。欧洲的债务救助计划对这一情况的改善可能是好消息,但欧洲的主权债务市场仍较分散,这意味着目前仍缺乏具有与美国国债相同流动性和质量的欧元债券。日本国债市场规模庞大,但2010年中国买入日本国债的举动曾引发日本政府的激烈反应,日本一直对日元的币值非常敏感。
信息来源:美国《华尔街日报》
中国买家开始担心金价过高
美国债务谈判陷入僵局,让紧张不安的投资者追捧避险资产,使得金价仍稳居每盎司1600美元上方。但在世界第二大黄金消费国中国,创纪录的金价已经让人们蹙起了眉头。
通常总是满怀热情的中国买家开始怀疑金价是否已经过高。过去一年里,中国实物黄金需求大幅飙升,受此推动,去年中国黄金进口量增长了4倍。
这一增长背后的关键推动因素是金条热销,在中国人们购买金条一般是为了投资或者作为礼物。根据世界黄金协会(World Gold Council)的数据,今年一季度,中国的金条销量同比增长一倍有余,中国也因此成为全球最大的金条和金币买家。但坊间证据表明,闪亮耀眼的金价已经引起了一些黄金投资者的反思。
《扬子晚报》上刊登的一篇文章描述了无锡金条买家变现黄金的情景:在无锡的中国黄金中山路店,该店孙经理告诉记者,随着黄金价格飙升,这两天到店里把黄金变现的市民多了不少,而这些人大多都是去年年底和今年年初购进黄金的,算起来他们赚了不少。
根据这则报道,有620万人口的无锡市去年兴起黄金热,全年市民估计购买了7.3吨金饰品和金条。
与此同时,北京万象百年珠宝有限公司董事长陈震宇在微博中提醒黄金买家要当心:“早晨6点就被华尔街的朋友电话叫醒,聊了1个小时,由始至终都一直提醒我小心黄金和白银的这轮上涨,华尔街全都不看好这次的黄金大涨。”
坊间的说法未必会发展成趋势。而且,推动中国黄金消费的宏观因素——通胀担忧和欠缺投资渠道——短期内不会得到缓解。鉴于中国有望成为全球最大的黄金消费国,中国黄金投资者的态度值得关注。
信息来源:英国《金融时报》
动车事故揭示中国治理困境
两列中国动车组列车追尾的事故首先是、也主要是一场人间惨剧。年仅两岁的小女孩项炜伊在扭曲的列车残骸中困了21个小时,身边不远处就是父母的遗体,她的苦难刺痛了中国公众的心。
杨峰的故事也让人痛心,他在这起追尾事故中失去了怀孕七个月的妻子和另外三位家人。他曾对官方死亡数据的准确性提出疑问。官方媒体报道,死亡人数至少40人。
许多铁路专家曾警告过,中国在创纪录的时间内,匆忙赶建世界最长、最快的高速铁路网络,可能会导致灾难。这起追尾事故不仅悲剧性地证明他们的警告是正确的,更终结了北京向全世界出售它刚刚成型的高速铁路技术的雄心,至少在可预见的未来如此。
长期以来,一些外国铁路企业的高级管理人员一直在抱怨,原本最高设计时速为200公里的列车被抄袭后加以修改,制成的列车运行时速远超最初的设计,从而产生安全隐患。这些高管中有一些向英国《金融时报》表示,出于安全方面的顾虑,他们拒绝乘坐中国的高速列车。
鉴于中国高速铁路技术的来源存在严重问题,似乎不会有哪个国家愿意冒着让公民失去生命的风险,进口中国的高速列车,无论价格多便宜。
这起追尾事故本身,以及中国政府的善后处理,也对中国的公共治理提出了更广泛的质疑。
周六的追尾事故发生后,上海铁路局三名高级官员被撤职,包括上海铁路局局长。然而在获悉政府任命的局长继任者为铁道部总调度长安路生之后,中国公众感到愤怒。原来,安路生曾因中国上一起铁路重大灾难事故而被降职。2008年4月,两辆列车在山东省境内相撞,导致71人死亡。事故发生后安路生被调往地方任职,期间转任多个职务,两年后官复原职。
在周六事故发生后不到24小时,毁坏的列车车厢在铁道附近被就地掩埋,网上还有一段视频显示这些车厢中有疑似尸体的物体坠落,这些都激起了民众更大的愤怒。
这次事故将会在国际市场上损害中国企业的形象。不过,受伤害最严重的大概还是中国民众的感受。周一,一名网民在微博中总结了这种情绪,这条微博被广泛转发:“今天的中国本身就是一列在雷雨中行驶的动车,你我不是看客,你我都是乘客。”
消息来源:英国《金融时报》
中国高铁:不得不“坐”的选择
距离中国两列动车追尾事故仅几十个小时后,专门发送高速列车出入的上海虹桥站,仍然一片车水马龙。
这几天,千万个旅客带着忐忑不安的紧张心情上车,让中国追求和谐稳定社会所做的努力已蒙上一层灰。
更多人想问中国百姓享受到这几年中国高速经济增长所付出的代价值得吗?
此前发生碰撞的火车,就是同属于上海铁路局的动车组。该事故目前已造成至少40人死亡,是2008年以来中国最严重的铁路事故。
“人流还是跟以前一样多,没有发现有明显减少。我们每天还是要发掉上百箱水。”大厅里负责凭票发放矿泉水的铁路员工称。凭着手中的票,记者也领了5100西藏冰川矿泉水,这家公司刚刚在香港上市,其产品被称为中国内地矿泉水中的奢侈品。
工作人员都表示,车祸后人数并没有明显减少。
坐火车仍然是中国大多数人的选择。在儿时的记忆里,火车站和火车是拥挤、嘈杂的代名词,随着经济的发展,当明亮洁净及安全高速成为火车的标记时,何尝不是老百姓所能享受到的经济增长呢?
不过,这种经济增长的享受,并非普通百姓人人能够承担的。对于一般乘客来说,相当多的时候,高速不是必需品,却经常面临着“被选择”。
工作人员称,高速铁路网建成了,当然就要跑高速火车,理论上讲,动车仍然可以在高速铁路网上跑,但就把整体网络的速度降下来了。
“中国人口庞大,幅员辽阔,发展高速列车是完全正确的战略。”一位从事研究工作的券商人士表示,“目前的问题在于如何监督铁路建设中的质量、管理、甚至是腐败问题。”
旅客满载,绝不意味着铁路部门就可以高枕无忧。特别是不得不坐,成为唯一选择的时候,旅客们的安全要求就成为最起码的保障。
从上海虹桥驶出的G234缓缓开出,仅短短的9分钟,车速便瞬间超过了309公里/小时,不少火车乘客发出惊叹。
他们不仅惊的是速度,惊的也是安全。
信息来源:法国路透社
⊙ 6月30日,南阳假日酒店喜迎中翼结构封顶。
⊙ 7月2日,由新乡优发国际公司主办的“新乡优发国际GOLF尊贵之旅暨郑州优发国际项目展”开启。
⊙ 7月8日,优发国际一触即发2011年度合作伙伴大会在上街优发国际雅乐轩酒店召开。
⊙ 7月9日,集团董事长胡葆森冒着酷暑莅临济源公司视察工作。
⊙ 7月11日,集团2011年年中工作总结大会成功举行,胡葆森董事长发表重要讲话。
⊙ 7月12日,集团董事长胡葆森、副总裁张少鸿一行莅临濮阳公司视察指导,并先后同地方政府领导和公司基层员工进行了座谈。
⊙ 7月14日,商丘市委常委、副市长张国伟一行,莅临商丘优发国际联盟新城视察指导工作。
⊙ 7月16日,洛阳优发国际·壹号城邦2期SOHO及公寓在华阳广场国际大饭店盛大开盘。
⊙ 7月19日,优发国际物业2011年上海科技体验夏令营和郑州英语提升夏令营同步闭营。
⊙ 7月22日,优发国际一触即发2011年第八届营销系统营销沙龙在集团多功能厅召开。
⊙ 7月24日,洛阳优发国际高尔夫花园3期开盘再创佳绩。